奉道行事 止恶扬善
作为一个道学家,学会“奉道行事”,就可以“度人度己”、“积功累德”以至“长生久视”。

“道”的本性就是“善”贵在“真”,体现在万物即为“德”但是“道由人显”,我们要秉承道的真善在做到口善、心善、行善的同时,要用真心善利万物、普济群生,真行感化世人、抑浊扬清。道家经典无不以“止恶扬善、行善积德”的教化为宗旨。《道德真经》中说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,《太平经》中说“善自命长,恶自命短”。也就是说,天道至公至正,长养万物而没有亲疏之分,但是对善于发现天道运行规律而一心行持、真心向善的人来说,却常常会得到恩惠福报。行善之人本性纯真、行动磊落、心无邪思、慈爱万物、恭敬一切,则正气长存,命自然长;而为恶之人真性泯灭、行事暴戾、邪欲充心、违反自然、忤逆众生,则邪气常随,命自然不长。

道家认为人人皆有“道性”,只是因后天生存环境的纷扰,有的人本性圆明,独具慧根;有的人却迷失本性,常沉苦海。为此,道教从维护人的本性、修养人的德行、维护人伦和谐的关系出发,致力利益人伦、纯厚风俗的基本,教化人要祛恶存善,返朴归真。我们通常讲“做好事不留名”、“施恩不图报”等就是“阴骘”,即“常善”、“上善”,道学家称为“阴德”。积阴德善功用不着求人知晓、招摇过市。

人应效法天道,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,慈心于天下万物,“矜孤恤寡,敬老怜贫”。同时做善事也要顺应自然规律,分清客观事实,对违反社会道德、破坏人伦和谐的人和事要坚决抵制、及时纠正。俗话说“善要给善人行”。给本性未灭的人予以帮助,是帮助他们明了善心,发扬善行。反之,给本性泯灭之人予以帮助,那就会助长他们的恶行,增加他们对社会、人类的危害,是有违道之本性的,上天不仅不会赐以福报还会降以灾殃。所以说止恶即是修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