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主席引用的道德经名句

时间: 2019-05-15 16:18:30
水木子

 ***主席多次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方向。他指出,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,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”;“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,既需要薪火相传、代代守护,也需要与时俱进、推陈出新”;“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,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”。

      ***主席在国内、国外讲话和演讲中,经常引用《道德经》中的华章佳句。不仅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精准的阐释,而且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,闪烁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芒。

 

1.既以为人,己愈有;既以与人,己愈多。

    ——***在斐济媒体发表署名文章《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》(2014年11月21日)

    典  出:老子《道德经·第八十一章》

    原  文:圣人不积,既以为人,己愈有;既以与人,己愈多。天之道,利而不害。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

    释  义:圣人不存占有之心,而是尽力照顾别人,他自己也更为充足;他尽力给予别人,自己反而更丰富。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,而不伤害它们。圣人的行为准则是,去做事,但不争。

    解  读:双赢是一种智慧,在个人生活中如此,在国家交往间亦然。既然选择了与人合作,就需要处处为对方考虑,帮助对方实现利益最大化,真正为他人着想,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。

    合作共赢,中国一直以这种理念与各国进行往来。中国梦与世界各国的梦互相呼应,在发展中不断实现战略对接、优势互补,共同走上繁荣之路。

 

2.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

    ——《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等文中引用

    典  出:老子《道德经·第五章》

    原  文: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天地之间,其犹橐龠乎?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

    释  义:“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”。“多言”与“不言”相对,指政令繁多。数穷:屡次失败。守中:持守虚静。

    老子通过“刍狗”、“橐龠”两个比喻来阐释这一道理。刍狗: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,祭祀完就把它扔掉或烧掉。刍狗作为祭品,人们对它并无爱憎。橐龠:风箱。老子认为,天地没有偏爱,对待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,全凭万物自然生长;圣人没有偏爱,对待百姓也像对待刍狗一样,全靠百姓自作自息。天地之间,岂不像一个大风箱吗?它空虚而不枯间竭,越鼓动风就越大,生生不息。因此,政令繁多却屡遭失败,还不如虚静无为。

    在这一点上,老子与孔子似乎有诸多相似之处。孔子认为君子应“敏于事而慎于言”,甚至主张“一言而兴邦”、“一言而丧邦”将言论提升至关乎国计民生的高度。孔子是从“有为”角度出发,老子所谈的却是“无为”,主张为政不在言多,其所说的“守中”的“中”,通“冲”,指内心的虚静,不是儒家所谓的中正、中庸、不偏不倚。

 

3.治大国如烹小鲜

    ——2013年3月19日,***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讲话

    典  出:老子《道德经·第六十章》

    原  文: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以道莅天下,其鬼不神。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伤人;非其神不伤人,圣人亦不伤人。夫两不相伤,故德交归焉。

      义:治理国家,好像煎烹小鱼一样不能随便翻滚。以“道”治理天下,鬼怪就不灵了。不是鬼不灵,而是它起的作用不伤人。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了人,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。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,人民就可以享受到德的恩泽。其核心是以烹饪比喻治国:“烹小鲜”不能随意翻动,油盐酱醋要恰到好处,火候要掌握得当,否则就会或烂或焦,过咸或过淡。治国亦然,不能朝令夕改乱折腾,不能操之过急求政绩,不能懈怠马虎不负责。

    解  读:“治大国如烹小鲜”充分体现了老子“无为而治”的哲学思想。“无为而治”并非消极地放任不管,无所作为,而是在顺应事物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有所作为。就治国为政而言,执政者做出的任何决策,都要尊重历史发展规律,尊重社会的自然秩序,尊重民心民意。政令不在多、更不在繁,而是需要保持稳定、保持定力,才能做到“蹄疾而步稳”。***同志要求领导干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,即承认矛盾、分析矛盾、解决矛盾,善于抓住关键、找准重点、洞察事物发展规律。政令过于烦锁、具体,就可能会陷入穷于应付千变万化实际情况的局面,应对的方式是“守中”——守住底线、守住原则、守住根本,才能万变不离其宗,最终以不变应万变。


4.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

    ——2014年5月8日《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》

    典  出:老子《道德经·第六十三章》

    原  文: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大小多少。报怨以德。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;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矣。

    释  义:谋划大事难事,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。天下的难事,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;天下的大事,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。

    解  读: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在容易之时谋求难事, 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。天下的难事,必须从容易时做起;天下的大事,必须从细微处着手。告诉我们做大事、难事要从小事、易事做起。

    ***在讲话文章中6次引用了老子《道德经》的这句名言,体现了他的实干兴邦思想。***指出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。大事全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,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,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。滴水可以穿石,只要坚忍不拔、百折不挠,就一定能够成功。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、步子要稳,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,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,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,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,做到“蹄疾而步稳”。“蹄疾而步稳”就是对老子“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”的另类表述。


5.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

    ——***《干在实处  走在前列》

    典  出:老子《道德经·第六十四章》

    原  文: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;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

    释  义:事物在其稳定的时候容易把握,在其还未出现明显征兆时容易谋划对策;事物在其脆弱的时候容易裂碎,在其微小的时候容易消散。所以,在做事情之前就要有充分的准备,在整个局面还没有出现混乱的时候就要着手于治理。

    解  读:中国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,主张在时间流中去探讨事物的衍生规律,获得处理问题的智慧。比如,中医讲究“治未病”,病要在未得时医治,等显现出来已经晚了一步。主张要有忧患意识,居安思危。主张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处理问题,治国理政,要学会“下先手棋”等。把“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”的理念用于工作指导,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见微知著,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。观察事物的运动发展,既要把握好宏观的发展走向趋势,也要注意微观的动态和变化。

    当前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,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、新情况,对于各种问题,要防患于未然,化解于无形。即便形势很好,我们仍要保持清醒头脑,能敏锐发现问题的苗头。

 

6.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

    ——2015年6月12日《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》

    典  出:老子《道德经·第四十九章》

    原  文: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,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,德信。圣人在天下,歙歙焉,为天下浑其心。百姓皆注其耳目,圣人皆孩之。

 义:老子认为,要成为一个圣人,就不能有个人意志,只能有百姓意志。

    解  读:早在1989年福建工作期间,***就在《干部的基本功——密切联系人民群众》中说:“只要我们能真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,‘以百姓之心为心’,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,还愁什么社会不稳?!”2007年又在《主仆关系不容颠倒》一文中写道:“古人也常讲,‘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’;‘德莫高于爱民,行莫贱于害民’。各级领导干部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,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立身、处世、从政,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、情为民所系、利为民所谋”。“以百姓心为心”这句古话对***治国理政思想影响甚大,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说的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以及十九大报告中4次提到的“以人民为中心”,就是对“以百姓心为心”的现代解读与应用。

 

7.心不动于微利之诱,目不眩于五色之惑

    ——3月10日,***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,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,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、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,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,目不眩于五色之惑。

    典  出:老子《道德经·第十二章》

    原  文: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口爽;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;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;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

    释  义: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,因此失去操守、坏了大事、忘了大义。不要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诱惑,不要被欲望牵着走,要有自我控制能力。